網站二維碼
2020年,中國經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雙重挑戰(zhàn),經濟觸底后快速復蘇,全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成為了中國經濟的歷史分水嶺。
在GDP邁入100萬億之際,“十四五”新發(fā)展新格局已然開啟。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必須清醒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huán)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wěn)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
正如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言,2021年,疫情并未完全結束,疫苗成效尚待驗證,美國總統(tǒng)拜登上臺,內外因素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但機構預測,2021年我國經濟仍將延續(xù)穩(wěn)健復蘇態(tài)勢,當前部分地區(qū)散發(fā)或聚集性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相對可控。按機構預判,由于2020年基數較低,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超過8%,甚至達到9%。
趨勢一:中國經濟復蘇領先世界
2021年全球經濟共振復蘇已成為共識,中國經濟復蘇的大方向不會變,依然會領先全球,數據表現非常亮眼。
從經濟結構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啟動“需求側改革”,以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市場,內循環(huán)主體地位確立后,消費將成為需求側改革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國消費市場將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制造業(yè)和消費接棒傳統(tǒng)投資和外需驅動成為經濟復蘇的主要推動力,特別是健康經濟、直播帶貨、免稅經濟、二次元經濟等將會催生新的經濟動能。
從經濟力度來看,經濟復蘇是趨勢,但難言“強勢復蘇”,可能更多是“穩(wěn)健復蘇”。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的背景下,我國成為2020年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按目前測算的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我國GDP達到14.7萬億美元,穩(wěn)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經濟比重約17%左右。但有些行業(yè)復蘇緩慢,比如餐飲、旅游等第三產業(yè),還沒有出現報復性消費。因此,2021年經濟復蘇的力度,領先世界,但難言“強勢復蘇”。
從經濟節(jié)奏上看,2020年各季度GDP增速呈現V型反轉,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而這種經濟節(jié)奏和抗疫效果直接掛鉤,因此,2021年經濟復蘇的節(jié)奏,也和抗疫同步。
從經濟增速來看,2021年隨著疫苗大面積使用、歐美疫情逐步緩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將放緩,海外供需缺口難以快速收窄,出口仍有韌性。不少機構認為,由于2020年基數較低,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超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