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二維碼
重建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官能再喚醒。有美食“手機先吃”,有美景“手機先看”,于是手機儼然成為人的第一感官,凌駕于五官之上。只是很多時候,光顧著拍照、分享、曬圈,食物的滋味、沿途的美景,反而是被“一帶而過”了。我們是好的拍攝者、好的創(chuàng)作者,卻未必是個好的生活家與旅行者。厭倦了手機橫亙在前,重新走進活生生的、細節(jié)滿滿的具體現(xiàn)實,用心去沉浸式體驗,這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新風尚。社交平臺上流傳著“可不可以只看風景不拍照”的靈魂之問,很顯然,答案就在題面里。
重建與他者的關(guān)系,邊界再厘清。手機大行其道的今天,太多的邊界模糊不清。對手機趨利避害地使用,離不開邊界的重建。比如說,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就算暫時不談“離線休息權(quán)”,我們也該有某種替代性的方案,來理直氣壯地“免于打擾”或“主張補償”;再比如說,“自己與他人”的邊界,能不能盡可能地不打擾,能不能對對方的反饋寬和以待?能不能心安理得地當“失蹤人口”,能不能跳出“文字討好癥”的桎梏,超越“糊弄文學”和“萬能回復(fù)”的機巧,找到一種互不傷害、彼此舒適的相處方式?有邊界,才有舒適區(qū),才有安全感。
圖據(jù)川觀新聞
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來劃定“使用手機的合理時間。手機只是一個中立的工具,而人們所擔憂的,無疑是某種內(nèi)心與行為的失控感。找回主動與主導(dǎo),始于自我關(guān)切。歸于真實的生活,去重新親身感知那些色彩、溫度、味道與情感,找尋一種與世界和他人自洽的相處方式……手機之外,自有天高云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