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二維碼
最一開始宜家餐廳因為瑞典食物而出名,還一手把“瑞典肉丸+果醬”捧成了瑞典菜系代表作。
△ 圖片來源于宜家官網(wǎng)
漸漸地,宜家餐廳除了售賣獨特的瑞典食物,也不斷推出本地化菜單。
阿慕扒了下宜家中國 28 家門店的官網(wǎng),終于明白為什么網(wǎng)上會流傳這么多“宜家美食攻略”,因為宜家餐廳除了經(jīng)典瑞典菜式,還有很多“隱藏菜單”,如:
在深圳的宜家餐廳可以品嘗到廣東特色早茶 ▽
廣州的宜家有魚香肉絲飯和咖喱牛腩飯 ▽
在成都的宜家可以吃到“成都串串”▽
在濟南的宜家可以吃到麻辣/十三香小龍蝦▽
重慶宜家有重慶小面,在北京、大連、上海也不乏宮保雞丁、翠竹扒三鮮等常見中菜。
這些在當?shù)夭损^很容易吃到的食物,套上了宜家的光環(huán)瞬間也就有了話題討論度。“北歐風遇上中國菜,到底是啥味道?”這個問題就像一個鉤子吸引消費者前去打卡。
另一方面,宜家“爆款制造機”并非浪得虛名,除了在本地化菜單上搞事情,也推出不少自帶“網(wǎng)紅屬性”的冰淇淋,俘獲了不少少女心。
△ 宜家冰淇淋,圖片來源于宜家官網(wǎng)
宜家餐廳不斷制造話題引發(fā)圈層效應,積攢大眾對餐廳美食的期待值,形成自己的“粉圈”。
結(jié)語
從最一開始,宜家餐廳輔助賣場打造一日游玩式的體驗,把競爭對手阻隔在外,到制造話題培養(yǎng)自己的粉絲,一路就像打怪升級一樣,從綠葉逐步走到 C 位,從依附賣場“蹭熱度”,逐步過渡到獨立消費場景,有了自己的“死忠粉”。
過去這幾年,宜家在倫敦、巴黎和奧斯陸開設(shè)了宜家快閃餐廳,今年還宣布將在從巴黎開始試點外賣服務。
也許餐飲巨頭們都沒意識到,原本“河水不犯井水”的宜家,其實一直暗藏實力。
△ 圖片來源于宜家官網(wǎng)
可能就像宜家美國食品部主管 Gerd Diewald 說的,把宜家餐廳發(fā)展成一個獨立的小餐廳,可能以后大家會說:宜家是個不錯的餐廳,順便還賣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