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第三,直播帶貨在農村電商圈方興未艾,成為消費扶貧和農民增收的“新農活”。農民要把產品賣出去、賣好價、實現可持續(xù),消費者要好吃、要健康,同時需要知道產品來源地。過去這種需求的對接主要是靠線下展銷會,但展銷會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而且影響力局限在區(qū)域,非傳統(tǒng)的、小眾的農產品始終無法觸達消費者。電商直播成本較低,改變了傳統(tǒng)消費者和企業(yè)之間的關系,讓‘人’找‘貨’變成了‘貨’找‘人’,能在短時間內影響更大范圍的消費者。通過直播主播的介紹,消費者強大的購買需求可以瞬間進行轉化。在市場存在大量同質化產品的情況下,直播可以幫助消費者篩選,更快捷地匹配供需關系,有助于拉動消費。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鏈接貧困戶,以大數據產業(yè)示范園帶動生產,以電商渠道帶動銷售的“冊亨脫貧模式”逐漸成型。冊亨縣副縣長歐陽川現身拼多多直播間,向100多萬消費者推薦冊亨縣的糯米蕉,取得很好的效果。冊亨縣成立了電商服務中心,為當地農民引進電商和直播培訓資源,讓更多農產品企業(yè)和農民能夠迅速接觸和學習電商。拼多多“多多大學”講師在電商服務中心為農民開設培訓,內容涵蓋手機開網店、如何做直播等基本電商知識,讓更多的冊亨蕉農和農產品企業(yè)登上電商平臺,形成冊亨電商的整體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