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然而江小白并沒有成功地將這一認知傳遞給消費者,以至于用戶要么依舊用傳統(tǒng)白酒的標準去衡量江小白,要么欠缺對江小白的“雞尾酒飲用法”的認知,在用戶端形成“過淡”與“過烈”的兩極分化的評價,對江小白本來非常具有說服力的品質,了解不多。
4 面對黑公關,毫無還手之力。
江小白的“會營銷”,實則是假象。江小白崛起于互聯(lián)網時代,微博、微信是它與用戶溝通互動的窗口,但社交媒體逐漸成為其失守的輿論陣地。
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于,2019年江小白營收突破30億,網上出現的卻是鋪天蓋地的“黑稿”,“銷量下滑”“走下神壇”,甚至“活不過今年”。
在被不實報道淹沒之前,江小白究竟是無意還擊,還是心不在此?
既然營銷并不能構成江小白的核心競爭力,那么這家企業(yè)真正的護城河又在哪里?
江小白是個新物種。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嘗試找一個比較對象,但在白酒行業(yè)中很難找到這樣的案例。首席品牌官放眼到消費品行業(yè)中去研究,我們發(fā)現它在商業(yè)打法、產品調性上和服裝業(yè)的優(yōu)衣庫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都有優(yōu)質平價的定位和用戶驅動式產品增長策略。
2005年,日本開始進入第四消費時代,理性消費表現顯著,對產品的質量和性價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今的中國正處于第三消費時代向第四消費時代過渡的階段,將在第四消費時代興起的品牌優(yōu)衣庫與江小白進行對比,你才能看破江小白的定位“迷局”,找到其真正的底層邏輯。
相似點一:重視產品研發(fā),專注將單品做到極致。
很多人在不知道買什么牌子的衣服的時候,就選優(yōu)衣庫,因為品質靠譜。優(yōu)衣庫對品質的把控十分嚴格。國內服裝界的平均次品率一般是2-3%,優(yōu)衣庫則要求工廠把次品率降到0.3%,并且,優(yōu)衣庫評定次品的規(guī)則非常嚴格,就算T恤的表面有一根只有0.5毫米的線頭,也算次品。近幾年,優(yōu)衣庫更是專注于高科技功能性面料以及高時尚度(UT)產品的持續(xù)研發(fā)。
不知道喝什么酒的時候呢?江小白至少也是個靠譜選擇,純高粱釀的純糧食酒,這是許多人飲酒的基本要求。生產方面,其創(chuàng)始人陶石泉曾說過,一個酒企能生產好產品是簡單的事情,但能具備規(guī)模化生產好產品的能力,是有壁壘的。用全產業(yè)鏈的角度去看,既能規(guī)?;a好產品,又能保證品控的一致性,這件事情的難度就更高。
從研發(fā)能力上看,江小白在江記酒莊上投資了20多億,建了2個酒體研發(fā)中心,擁有5位國家級白酒評委和1位國際釀酒專家。為了原糧供應,江記酒莊自己搞高粱育種與種植,當地已經有5000畝紅皮高粱的示范種植基地,未來據說要擴大到2萬畝,輻射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