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我們常說,互聯網營銷不能局限于傳播形式上,但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并不多,大家往往更愿意在熟知領域跟投,對新興業(yè)態(tài)避之不及,這當然避免了試錯,但也與不少機會擦肩而過。
小米的不可復制之處,正在于此。在齒輪咬合中,手機業(yè)務留住用戶,IoT業(yè)務則粘合了幾千個sku,吸引了無數商家。用戶多了,能進一步留住商家,而買的越多,sku越豐富。反過來,IoT硬件生態(tài)的構成也使得手機這個基礎業(yè)務變得更有競爭力。
最終,以小愛同學的誕生為引線,多個終端實現全場景覆蓋,在個人端,它有手機,在家庭端,它有OTT大屏和IoT硬件。當它們組合在一起,小米的營銷場景就構成了,AI、IoT、OTT資源充分結合,打通了產品、媒介和渠道,進而覆蓋用戶全場景。
這個模式無疑是極具想象力的,因為它擊穿了當下互聯網營銷最深刻的痛點——流量與場景。
別人無法調用的流量,難以抵達的場景,卻是小米的生態(tài)基礎,這當然不可復制。
02 “超”服務驅動全場景硬核生態(tài)逆風
小米做營銷是有優(yōu)勢的,硬核生態(tài)是其一,長久以來的粉絲超預期體驗是其二。
在硬件領域,粉絲一詞與小米這個品牌是高度關聯的。甚至可以說,品牌與粉絲的全方位深度連接,就是由小米開啟的。在廣告方面,小米營銷的服務,秉承了這種互動模式。
圍繞手機,小米營銷的個人場景曾令諸多廣告主受益,比如,零級入口的負一屏,在服務用戶的同時,也令品牌服務先人一步。有關開屏的種種創(chuàng)新,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硬廣的單一體驗,還實現了廣告品質的躍升。
奢侈品牌Dior就曾嘗試小米營銷的七夕場景定制。在場景內,用戶匹配七夕定制,點擊霸屏浮層即可跳轉Dior官方。
品牌是產品與用戶組成的共同體,所以在廣告的體驗效果上,小米營銷一向很下功夫,從用戶信息觸達,到最終營銷轉化,小米營銷都遵循為品牌創(chuàng)造價值這一底層邏輯,并在體驗感上做到了極致。
而對于用戶來說,由小米營銷服務延伸而來的超預期體驗在其他小米產品中也適用。
小米的生態(tài)鏈產品很多,而且?guī)缀醮蟛糠之a品都在短時間內做到了品類第一,手環(huán)如是,平衡車如是,空氣凈化器也如是。這些優(yōu)秀的產品,帶來了驚人的流量整合效應,小米之家甚至被人稱之為「成年人的糖果店」,它也是消費電子領域鮮見的提供購物筐的開架消費電子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