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最近,有很多新消費品牌在我們周圍慢慢興起來,大家也都看到了,比如元氣森林、花西子、三頓半、wonderlab等等等等。
新消費品牌在出現,其實不僅僅在中國,我們早在海早就已經看到了新消費品牌的崛起。
幾年前網上就流傳著一個“解構寶潔等大集團”的圖片,當時海外發(fā)現,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雅詩蘭黛、強生等集團,他們在各大領域和各大品類的份額在海外都在被一群小DTC品牌(Direct-to-Consumer)被瓜分。
海外四五年前就起來了這波DTC品牌,當時我就在想中國會不會同樣有新一代消費品牌崛起?為此我還寫過一篇中美新消費品牌增長對比報告。
非常幸運的是,2018年我離開了上一份工作,我就開始做刀姐公眾號,寫很多新消費品牌,我發(fā)現周圍有很多朋友都開始進入新消費品牌賽道創(chuàng)業(yè)。
也是為什么,如果大家記得,2018年末我開始觀察和采訪了好幾個新銳美妝品牌從0到1的故事。
果不其然,中國新消費品牌的崛起,其實現在在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體量在冉冉升起。無論是彩妝、麥片、拉面、美瞳、個護還是洗發(fā)水,我們發(fā)現這兩年出現了許多新銳品牌。
為什么中國會出現這么多的新消費品牌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體量?
這里引用峰瑞資本的創(chuàng)始人李豐說過的一句話: 「本質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供應鏈和需求方,當供應鏈和需求方同時出現在一個國家的時候,會產生無限大的力量。」
我們今天用的大多數之前都是海外生產,賣到寶潔、聯合利華等品牌,再賣到中國,為什么中國不能自己賣給自己的消費者?
中國新消費品牌也的確爆發(fā)出了很快的增長速度和體量。如下圖所示。我拿了幾個新銳品牌舉個例子,讓大家感受一下。
不想透露過多商業(yè)數據,我用我自己的坐標軸去給品牌做了衡量,分別把它們體量分成了從0到1,從1到5,從5到10,從10到100的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我稍后也會做更多的解釋)我在每個品牌上面加了一些數字年份,是他們上線天貓的年份。
我們會發(fā)現,比如花西子、元氣森林和完美日記,我們都知道他們今天的規(guī)模超過了10億或甚至20億,到了非常大的體量,但是你看他們上線天貓的時間是2017年到2018年。花西子是2018年才正式上線的。也就是說這些品牌僅用了2-3年不到的時間,就快速跑進了十億俱樂部。
今年還陸續(xù)出現了許多黑馬品牌,比如新的美瞳品牌moody,包括我們另外刀友做的男士護膚理然,他們差不多今年才上線,但已經增量非常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