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那是1949年9月,中南海懷仁堂,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各界賢達共商建國偉業(yè)。時年20歲的田富達作為參會代表,懷著欣喜之情,討論《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憧憬偉大祖國的新生……
制度,是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長期發(fā)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不能指望搬來一座“飛來峰”。
“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yǎng)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绷暯娇倳浀闹匾摂喟l(fā)人深省。
上圖:當年“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嚴俊昌、嚴金昌、嚴學昌、關友申(從左至右)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牌樓前合影(新華社記者王雷2008年10月7日攝)。 下圖:部分“大包干”帶頭人在實行農業(yè)“大包干”初期在茅草屋農舍前的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探索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探索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為“中國之治”奠定制度基石。
求索之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歸依——
湖南龍山縣翻身村村民李紅云在展示自家的儲蓄卡(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你們叫翻身村?翻身了嗎?”51歲的湖南省龍山縣翻身村村民李紅云,曾經窘迫于這個問題。
如今,走在街上,已摘掉貧困戶帽子的李紅云昂著頭:“我現在就盼著別人問呢!”
小康路上的一張張笑臉,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脫貧攻堅迸發(fā)出的巨大能量,更源自以人民性為鮮明特質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從“不讓一個孩子輟學”的義務教育制度,到“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的收入分配制度,再到切實兜牢民生底線的社會保障制度……制度并非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蘊含著暖心的溫度。
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價值旨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寫下最好的注腳。
求索之路,始終在傳承、堅守中與時俱進——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面對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體制機制,踏上改革開放之路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非凡的政治勇氣打破“理論禁區(qū)”,為基本經濟制度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洞察時與勢,融通“制”與“治”,深刻把握發(fā)展的“變”與“不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