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二維碼
編前語
中國式現(xiàn)代化征程既需科技領軍者,更離不開萬千工匠的匠心傳承。值此“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本報特推出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系列報道,聚焦全市勞動者的時代標桿。他們在生產(chǎn)線淬煉技藝,推動技術革新和工藝升級;在名利場保持純粹,用執(zhí)著堅守詮釋勞動真諦。這些閃耀的星火,既照亮產(chǎn)業(yè)變革之路,更點燃了千萬勞動者的奮進之光——在平凡中堅守匠心,在奉獻中詮釋擔當,在創(chuàng)新中突破極限。
讓我們共同聆聽新時代的奮斗者之歌,讓“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薪火相傳,用每個崗位的極致追求,匯聚起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敬請關注!
在巴山蜀水的晨曦中,一個身影常年最早出現(xiàn)在廣元欣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源公司”)的車間里。他,就是踐行工匠精神,將平凡崗位耕耘成卓越舞臺的王憲秋。
十九載春秋,他用螺絲刀作筆,以電路板為紙,在電氣自動化的畫卷上描繪出令人驚嘆的篇章。喜訊從北京傳來,他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他在工作室里熬過的漫漫長夜,在設備前流下的辛勤汗水。那些被翻爛的專業(yè)書籍、記滿心得的筆記本,都訴說著一個普通工人不平凡的追夢故事。
泥濘路上走出的追夢人
20世紀80年代,山東鄆城的田野里,一個農(nóng)家男孩常仰望天空,幻想著未來的無數(shù)種可能。那時的他不會想到,長大后自己會成為操控精密設備的“魔術師”。
“最怕下雨,鞋子被打濕?!被貞浧鹜辏鯌椙锿涣四请p買不起的膠鞋。父親早逝,母親用皸裂的雙手撐起整個家。2001年,他攥著挨家挨戶借來的學費,走進了高校的大門。清貧歲月難掩求知的志向,他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熱情。
命運的轉(zhuǎn)折發(fā)生在2005年。彼時還在生物實驗室洗試管的王憲秋,因為一次應聘,闖入了電氣自動化設計的天地。在欣源公司的一個個夜晚,他抱著《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之類專業(yè)書籍看到東方泛白,工服口袋里插滿了標注各種電路符號的便簽。他說:“那時候自己的興趣被激發(fā),每天都想著學習新知識?!?/p>
除了自學,王憲秋還抓住機會,在TCL電器(陜西)有限公司舊設備改造和重慶一家套裝門生產(chǎn)企業(yè)新生產(chǎn)線制造和安裝調(diào)試中學習實踐。那段時間忙碌而充實,每解決一個技術問題,都讓他感到喜悅?!耙郧?,公司沒有人懂電氣自動化,每次客戶有需要,都要從外面請人,我想通過努力,改變公司的被動局面。”王憲秋質(zhì)樸地談起自己學習的初衷。
鋼鐵叢林中的技術詩人
在學習專研的路上孜孜不倦,這位曾經(jīng)的“電氣小白”如今已成為獲得3項國家發(fā)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的技術領軍人。
他專注凝神于代碼世界,指尖躍動間構(gòu)建邏輯框架;嚴謹校準調(diào)試參數(shù),逐項優(yōu)化確保精準運行?!伴_展每一項工作任務,都是在迎接挑戰(zhàn)?!蓖鯌椙镎f,自己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