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二維碼
消費者如何選購保健食品?劉學聰指出,消費者首先要對保健食品功效和食用目的有些認知,切勿盲目選購使用。購買時應仔細查看外包裝標簽標識相關信息,不要購買標簽上沒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但聲稱是保健食品的產品,以及保健食品廣告中未聲明 “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產品。消費者尤其老年人要特別警惕利用獎品吸引、健康講座、親情營銷、夸大忽悠等方式銷售的產品,避免上當受騙。
在談到食品安全欺詐行為和虛假宣傳治理時,劉學聰說,由40家中國食品行業(yè)組織發(fā)布的 《食品行業(yè)組織反欺詐和虛假宣傳公約》將會發(fā)揮行業(yè)組織的職責使命,督促企業(yè)落實主體責任,誠信自律生產經營,讓良幣驅逐劣幣,讓不顧及法律道德底線的不良企業(yè)無法安身。
熱點評論
“網紅”產品虛假造勢你需要的不只是慧眼
消費者要想避免被騙,擦亮自己的雙眼非常重要。小心辨識,理性消費。而除了自己要有一雙慧眼外,更重要的就是輿論監(jiān)督。
顧客排長龍、滿屏炫富照、榮譽證書數不清……近年來,很多年輕人的朋友圈,時常轉發(fā)一些時尚、流行的“網紅”產品?!靶氯A視點”記者調查發(fā)現,有些“網紅”產品的“爆棚”人氣,實際上是通過夸大其詞的宣傳甚至造假炮制的。
其實,何止年輕人的朋友圈,“網紅”產品宣傳造勢的對象,可謂不分男女老少,好多中老年人的朋友圈同樣被那些眼花繚亂的營銷信息所充斥。這些宣傳的共同點,就是利用消費者的性格弱點,和人性中的共性,一邊狡詐地引誘消費者落入圈套,一邊狂轟濫炸,強制植入,以達到營銷形象和銷售產品的目的。
技術進步是一柄雙刃劍,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娛樂、社交、學習,但與此同時,也給一些人撈取不義之財提供了絕佳的技術手段。無論是采取不正當手段線上刷“贊”,還是線下雇人排隊造勢,不管是合成照片、虛構榮譽、虛假炫富、自抬身價,還是采取各種各樣炫酷、唯美的效果設計哄騙買家,都是這種現象的生動體現。
對此,我們當然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對癥下藥,認真處理這些害人的 “網紅”。許多 “網紅”產品由于不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缺乏正規(guī)的生產流程和檢驗,質量堪憂,甚至害人健康;炮制“網紅”產品的多種套路,也明顯涉嫌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多項法律。這些問題,無疑應當引起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關注,加強監(jiān)管與追責。
不過,朋友圈里的“網紅”產品造勢,也不一定都是違法廣告,是否違法違規(guī)、違了什么法律法規(guī),不能一概而論。這個問題上,平臺應當負起甄別的責任。騰訊微信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在受訪時就表示,他們對這種現象“高度關注”,對用戶舉報較多、涉及銷售假貨、詐騙和商業(yè)侵權的個人微信號,都會進行封號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