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二維碼
真正的高壓并非來自對手,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社會輿論。拼多多上市后的“假貨聲討”,抖音爆紅之后的“毒害青少年”,今日頭條成熟之后的“只有算法,沒有價值觀”,這些殺人誅心的輿論壓力,才是壓垮大象的元兇。
不論是一款新應用、一個新產(chǎn)品、還是一家新型店鋪,當它從小眾走向大眾,當它從自己的圈層跨越到主流社會,它必然代表了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自然會遭遇主流價值觀的審視。
這些審視有來自政治的壓力、來自行業(yè)的壓力、來自大眾媒體的壓力,但根源還是來自固有文化的排斥。
這一關,如果品牌沒能扛過去,就會轟然倒在終點前。那么如何跨越高壓時期?答案是:主動連接主流價值觀,把這條作為企業(yè)進化不可跳過的一步。這句話的關鍵在于“主動”兩個字。一個成長起來后的大品牌在面對社會時,如果不主動去承擔責任,就會被動遭受打擊。
這點做得好的是王老吉,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王老吉品牌(原加多寶集團)在CCTV的募捐晚會上捐款一個億!要知道當晚的總籌款也只有15億元,王老吉(原加多寶集團)“超常規(guī)”地履行了一家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又在后續(xù)PR上面大做文章,從而占領了“民族飲料”的頭銜。
王老吉(原加多寶集團)的做法不可復制,品牌主僅用公益營銷去討好社會輿論的做法也并不可取,品牌真正要做的是文化和價值觀上的鏈接。例如,抖音在遭到輿論口誅筆伐后,就用鏈接主流文化的方式,開啟了一系列“正能量”運營。
1)滲透To G業(yè)務
抖音邀請各個政府機構入駐,讓平臺成為政府機構的文化宣傳陣地;
2)輸出國風內(nèi)容
開展了#誰說京劇不抖音#等話題挑戰(zhàn)賽;
3)傳統(tǒng)節(jié)日運營
像端午節(jié)、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等,都開展相關的正能量話題。
當抖音這么做之后,它與社會的關系就變成了“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狀態(tài),社會輿論很難再用“文字獄”去制裁它,因為平臺本身已經(jīng)演變成社會的一部分。
高壓時期的關鍵,不在于獲得資本優(yōu)勢,因為資本不是你想有就能有;也不是巨頭的封殺,因為手握消費者和市場,大勢就在你手里;高壓主要來自大眾輿論,品牌要做的是在輿論打壓之前,主動和大眾打成一片。
正如彼特·帕克真正成為蜘蛛俠的那刻,并不是他第一次穿上蜘蛛服的時候,而是他終于明白了“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時候。小品牌真正成為大品牌也不是他獲得行業(yè)第一的市場份額時,不是他顛覆行業(yè)巨頭時,而是它終于明白只有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才能獲得社會身份認同的那一刻。